第753章(2/3)
根问底。
与观众朋友面対面的时候,我要是不多说一点,显得我不够真诚。
但是,一旦说多了,又免不了被你们掘地三尺,挖出许多陈年旧事来。
”
“这次若不是有咱们共同的老师,省大新闻学院的温教授出面邀请,恐怕您还是不肯来呢!”郑小波引着嘉宾在舞台中央的沙发入座,“小羽老师,我也是省大新闻学院毕业的,我是90级的,您看我应该叫您老师,还是叫您师姐啊?”
“哈哈,我叫小羽,你叫小波,光听名字就觉得咱俩是一辈儿的,你还是叫我师姐吧。
”项小羽整理了一下裙摆,玩笑道,“这样听起来年轻些。
”
郑小波从善如流道:“小羽师姐,听说您事业的起点就是咱们省电视台?故地重游有什么感想么?”
“这两天见到了许多老朋友老同事,看到大家都过得挺好,我心里特别高兴。
”项小羽面向摄像机笑道,“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咱们省电视台新闻部上班,当了七年的海浦记者站驻站记者,対咱们电视台有着极深的感情。
不过,更确切地说,我事业的起点应该是在当时的海浦地区南湾县团结公社,那会儿有个单位叫海浦渔业广播电台,我20岁时考进去,当了五年的播音员。
”
项小羽看过脚本,知道节目组想要问什么,于是主动将话题引向了农村。
果然,主持人接着便道:“有些年纪小的观众,可能并不知道公社是什么,我跟大家简单解释一下啊,公社是咱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探索过程中的产物,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存在了很长时间,在地位和职能方面类似于现在的乡或者镇。
我这么解释対吧,小羽师姐?”
“没错。
”
“乡镇就是农村吧?看您现在的气质和打扮,已经看不到曾经在农村工作过的影子了。
”
“我不只在农村工作,而且还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。
咱们省内的一些观众可能听说过我老家的名字,南湾县团结乡瑶水村。
”
台下的观众中,不少人跟着点头。
“现在的瑶水村是全国文明村镇,每年有几十万的游客来瑶水村旅游,端午龙舟赛更是我们当地的盛会。
不过,改革开放前,我们那里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。
我在19岁之前,一直是个很普通的渔村姑娘。
”
身后的大屏幕上,适时放出一张有些泛黄的黑白相片。
一群戴着草帽,穿着套袖的农村妇女坐在渔网上补网,相片右上角有个露出侧脸的女孩,被节目组特意圈出来,示意这就是项小羽。
“你们不愧是刨根究底节目组,”项小羽惊讶地望向大屏幕,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