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章(4/4)
也是各宗派之间经久不衰的辩题之一。
立于台上的男子应是藏传佛教的僧侣,只见他舞动着手中的念珠,高声诘问,来回踱步,声势极盛。
而与之相反的,端坐于蒲团之上的大慧寺住持圆印大师却面容平和,低眉敛目,不卑不亢。
二人之间鲜明的对比,引得台下观者纷纷屏息凝目,唯恐错过上师高僧的妙纶天音。
藏传佛教的上师先是?后退几步,紧接着右手念珠一甩,套到左臂之上,双手用力一拍,一个炸雷般的击掌声便响彻全场:“众生具有贪、嗔、疑、爱、喜、怒、哀、乐,八苦俱备,集无明烦恼于一身,佛陀却不为?五蕴所?束缚,可?达无有障碍之佛境,你在?此极言佛与众生皆平等?,岂不是?谤佛!”
圆印大师面色不改,沉声应道:“若能识得众生,便是?佛性;若不识众生,哪怕历经千难万劫,也难觅佛宗。
是?以,凡夫即佛,烦恼即菩提。
上师,你又可?识得众生?”
很显然,上师与圆印主持因宗派之别,皆无法说?服对方,辩论逐渐进入焦灼。
上师的步伐越转越快,越走越疾,台下众人也看得眼?花缭乱。
此时?,圆印大师眸光微动,看向踮脚张望的场下众人,朗声道:“若能知法永不灭,则得辩才无障碍;若能辩才无障碍,则能开演无边法。
上师,你我二人争辩无休,皆为?法义彰显,为?内心无诤。
然在?场诸人,皆为?众生,我们不妨听一听众生之所?见。
”
闻言,气势汹汹的上师也暂且偃旗息鼓,望向台下众人,点头?道:“也好,既是?佛与众生之辩,当听众生一言。
”
见主持上师将发言权交给了?围观众人,诸位对佛理有所?心得的学子不由得摩拳擦掌,想要一展身手,然而辩经可?不仅仅是?夸夸其谈,要言之有物,言之有理,还?要言之有所?出,所?以即便有人想要借机出出风头?,也要掂量掂量自己腹中墨水几斤几两。
一时?间,全场一片安静,掉针可?闻。
大悲宝殿中那二十八尊彩绘泥塑诸天神像默默地注视着殿外众生,连撩人的春风也沉降下来,在?佛香弥漫中呈现着某种平静的慈悲。
在?这几乎有形的空寂之中,一道清越之声陡然响起。
“佛陀三界纵横,任运无碍,可?千变万化。
虽形相之多?,我凡夫难以计数,却没有一相是?丑陋的,是?贫贱的,与凡夫全然不同。
更何况,佛具觉醒之智,众生却当局者迷,众生需得遵循佛道方可?开悟,又怎敢言佛即众生呢?”
沈忘一怔,竟是?身后的沈念排众而出,侃侃而谈。